导读

香港金管局明确指出,3亿港元的法定资本规定适用于所有持牌银行,不可能、也不适宜为经营虚拟银行的公司降低最低资本要求。

香港正在努力补上金融科技发展一课。

据香港金融管理局披露,虚拟银行申请在8月31日截止,有意申请在香港经营虚拟银行的公司已经超过70家,其中包括腾讯、携程、阿里、京东、小米等内地互联网巨头外,还有东亚银行、中银香港、渣打银行等银行机构,以及中国平安保险、尚乘集团、我来贷(Welab)等非银行金融集团。

不仅如此,将在10月29日至11月1日举办的第三届香港金融科技周,首次采用在香港、深圳先后举办,重点关注虚拟保险、移动支付、人工智能、监管科技、保险科技、理财科技等技术和业态。

一系列举动的背后,是香港对发展金融科技的决心。

最低资本要求无例外

尚乘集团是香港地区的全牌照金融投资集团,其参与此次虚拟银行的申请,并且是香港金融科技周的主要参与方之一。近日,尚乘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蔡志坚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分享了香港在金融科技监管以及发展方面的思考。

蔡志坚指出,发展金融科技,香港最愿意颠覆的就是给牌照。过去到香港并购一家银行,动辄200亿港元-400亿港元的规模。而虚拟银行的最低资本金门槛为3亿港元。尽管最终能否拿到牌照仍需看金管局的审查,但明显已经大幅降低了进入香港银行业的门槛。

蔡志坚甚至表示,虚拟银行有望成为香港未来颠覆金融市场的工具。

曾有香港地区金融界人士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交流时感叹,在传统金融时代,香港是绝对的国际金融中心,但在金融科技时代已明显落后。而反观内地,则在早期的宽松环境中已发展出一批优质金融科技公司。

这样的声音并不少。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陈德霖就表示,有人诟病香港金融科技落后,源于政府的后知后觉,“阻头阻势”(指妨碍别人做事)。对此,陈德霖还表示,新科技尽管偶有问题,但如果监管局任何事情都以“零风险”、“立即管”、“管到尽”的心态,很可能阻碍金融科技发展。完全不管则是另一种极端而不可取的做法。“罗列以上例子(众筹项目、e租宝等)并不是我要向金融科技泼冷水。作为监管机构凡事要先从可能出现的坏处着想,这是金管局的职责所在。”

而内地的互联网金融经过早期的无门槛进入、无序发展,目前正在处置带来的各种非法集资风险。对于金融科技领域的监管理念成为“凡是搞金融的都要持牌经营”。

蔡志坚表示,监管让金融更规范透明,作为从业者,必须拿到相应的金融业务牌照,从事业务要合法守正。在实践中,政策追赶科技的发展,或是科技推动政策的出台都是必然的过程。

联动大湾区金融科技

对于当前的虚拟银行牌照,蔡志坚表示,香港金管局对其监管也是在往前摸索、不断完备的过程,但基本的态度是公开透明,欢迎各界参与。

金管局在2017年9月推动香港智慧银行发展的一项措施就是引入虚拟银行。而在《虚拟银行的认可》指引征求意见推出时,有意申请的机构便可提交表格。此后,前述指引经过香港银行公会、存款公司、消费者委员会等多方社会意见,正式出台。

蔡志坚指出,这一方式提高了创新落地的效率。国际市场上也多采取在考察期同步递交表格、搜集相关建议,待条例完备后向市场推出。而且条例并不是“黑箱”,还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修正。由此可以吸引包括澳大利亚、英国等全球性的金融机构、金融科技新经济公司等共同参与虚拟银行的申请。

蔡志坚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今年的香港金融科技周参会人数将达到1万-1.5万人次。与之相似的新加坡全球金融科技论坛人数在2万-2.5万人次。蔡志坚指出,新加坡金融科技节将市场锚定在东盟范围。而今年香港金融科技周不再局限于香港市场,而是瞄准粤港澳大湾区的市场体量,其市场空间和机遇都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