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对24名在港院士联名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促进香港同内地加强科技合作,支持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支持香港科技界为建设科技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
在这一进程中,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如何发挥优势,同内地加强合作,建设国际创新中心?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随“粤港澳媒体湾区行”采访团走访香港,在香港特区政府总部专访了香港创新及科技局局长杨伟雄。
杨伟雄指出,香港拥有世界级大学、国际化市场环境、健全的司法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优势,而大湾区拥有庞大的市场,以及转化科研成果和先进制造能力。香港能汇聚内地以至全球的创新资源,与大湾区内各城市优势互补,将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而作为深港科技合作的落马洲河套地区,香港园部分的规划最快下半年将见分晓。
落马洲香港园规划下半年或完成
《21世纪》: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工程之一。如何看待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对香港的意义?香港特区政府对发展创新科技有何规划?
杨伟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尤其是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将为香港经济带来新增长点。香港的目标的目标,是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寻求突破,在成就自我的同时,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在这过程中,香港特区政府合作的层次,不单只需要对接中央政府,同时还需要对接深圳市乃至广东省政府。深圳市乃至广东省都将成为香港特区的重要合作伙伴。
希望通过优势互补,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成果转化高地。香港局需要凝聚整个国家的科技创新成果,同时又需要将自身优势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去,营造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如何投入资源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生态系统运作起来,并且持续发展下去。
香港正全力推进建设国际科技创新平台,与深圳携手于落马洲河套地区发展地标式基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该园区采取“1+3”发展模式,包括香港的1平方公里,已经对面深圳的3平方公里园区,目标是推动科研资金、资源、人才流通,以共同投资方式吸引更多研发资源投入,推动“再工业化”,培育新兴产业。
特区政府正在做一个重要的规划,明确香港园区的发展思路、商业模式,预计今年上半年就会完成。我们会和深圳一起探讨,协同发展。
希望借此机会培育一些高增值的新兴产业,包括高端制造业,为香港青年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舞台。香港特区政府也希望在推动这些新兴产业发展的同时,带动世界平台和世界标准的发展。创新科技竞争输赢的关键,是标准与平台。中国已是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的目标是把国家标准变成世界标准。
香港融资成本低
《21世纪》:如何理解前面提及的香港优势?具体到创新科技领域,香港的优势或者特点是什么?如何看待香港与珠三角城市之前的竞争与合作?
杨伟雄:我先来稍微解释一下香港的优势。香港的优势包括如下几方面:
首先是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香港融资成本低——在整个亚洲可能是最低的;同时,香港具有拥抱新经济的上市制度。过去十年的全球IPO,香港六度排名第一。
另外,香港金融科技发展迅速,至今已发出8张虚拟银行牌照,在香港数码港研究汇聚了350家金融科技企业,其中1/4来自外地。
其二是高度国际化优势。香港的科研体系与国际接轨,有能力吸引国际精英来港。香港的初创企业,有三成以上由非本地人创办。特区政府计划在香港科学园成立两个新的创新平台,一是医疗科技平台,一是人工智能及机械人科技。这平台筹备中,我们一招手,就收到全球47份申请,这些申请来自美国、英国等11个不同经济体。申请者大多来自世界各地顶尖大学及研发机构,非常愿意来香港,跟香港的大学合作推动创客发展。
其三是香港能够突破制度的框架。中央已经宣布内地科研资金可以“过河”来港,科技部已先后开放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下的9个重点专项,给香港的十所大学以牵头单位或参与单位的身份申报。广东省开放广东省财政科技计划予香港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在港使用。深圳市财政资金可直接拨付到香港申请机构。这意味着,在中央、省、市不同层面都已经发生了重要变革。
其四香港拥有雄厚科技基础和高素质科技人才。香港拥有40多名两院院士、4间世界100强大学、亚洲十大高校香港占3席。
特区政府支持香港的大学在大湾区办学,发挥香港高校界的特点及科技化优势,同时为科研的发展知识转移及产业化创造有利的条件,促使大湾区能够做到“知识转移、成果转化”的目标,从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目前来讲,香港科技大学积极在广州筹建分校——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香港中文大学亦与深圳大学在深圳合作设校,香港大学也有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这些都是开始。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需要建设的是创新科技的生态系统。这也就是说,不仅要吸引具体的项目,而且还要构建平台。企业集聚在平台之上,不同的优秀企业和科研机构都可以共同协作,一起推动整个生态系统的优化。
举个例子,大疆创新的创始人就是香港科技大学毕业生。香港科技大学目前就有几位教授,他们每一个人都有能力训练出一批厂家。香港创客的源头是源源不断的,这个就是香港的优势。
另一方面,一个产业不是一个独角兽,或者一两个大公司做出来的,需要大大小小许多企业一起共同协作。香港以中小企业为主,大企业较少。香港企业不排斥与珠三角的企业竞争,竞争能带来进步,只是不欢迎恶心竞争。
总的来说,香港拥有世界级大学、国际化市场环境、健全的司法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优势,而大湾区拥有庞大的市场,以及转化科研成果和先进制造能力。香港能汇聚内地以至全球的创新资源,与大湾区内各城市优势互补,将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21世纪》:我们知道香港创新及科技局是2015年成立的。成立这三年多以来,香港的创新科技有没有取得什么样的成果?
杨伟雄:自2015年成立以来,香港创新及科技局从创科基建、推动研发、汇聚人才、支援企业、推动再工业化等多方面着手,积极构建有利于创新科技发展的生态系统,同时力求突破,如推动港深携手发展落马洲河套地区、为合资格研发开支提供额外税务扣减等行动。
本届特区政府在行政长官领导下,两年多来已经投入超过1000亿港元发展创新科技,广受业界认同。
一系列效果开始显现:香港的独角兽企业从无到有,目前有约8家;创新科技融资升幅惊人,VC总投资额由2014年接近13亿港元,增长至2018年接近180亿港元;初创企业数量也从2014年的1065家增加到2018年的2625家,其中有三成以上由非本地人创办。据我观察,世界上只有其他两个地方有这样的特点,就是美国硅谷和以色列特拉维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