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巨头纷纷陷入增长焦虑的互联网下半场,慧聪却以营收百亿的成绩开启了“突围”之路。2018年,慧聪集团营收增长185.8%,达到105.83亿元。而从10亿规模到破百亿,慧聪仅用了三年时间。
2003年就登陆港股的慧聪集团,在2018年迎来剧变。通过做减法和聚焦,对业务进行了更聚焦的变革。慧聪集团在垂直行业深耕多年之后终于迎来产业互联网的风口。在2019年雪球嘉年华举办的上市公司评选中,慧聪集团被授予2019年度港美股影响力公司荣誉。
布局产业互联网 三年营收增长超10倍
三年时间,营收增长超10倍,背后的最大驱动力是产业互联网。
慧聪业务上的转型其实从2017年就已经开始,慧聪集团新任董事会主席刘军上任之初,花了三个月时间梳理公司业务,最后确定了新的愿景“成为中国领先的产业互联网集团”,方法则是“用互联网和数据赋能传统产业。”
随后对组织架构进行调整,形成三大事业群:科技新零售、平台与企业服务、智慧产业。
2018年慧聪集团营收首次破百亿,全年实现营收105.8亿元,其中智慧产业事业群贡献了87%的营收,平台与企业服务和科技新零售则分别贡献6.9%和5.3%。
智慧产业事业群代表了公司在产业互联网方面取得的成绩,其中集中了公司在多个垂直行业的布局,包括:中模国际、棉联、买化塑、中国服装网、兆信股份。分别面向建筑、棉花、化工和服装四个垂直行业,兆信股份则是一家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
买化塑是慧聪集团旗下公司,主要从事化工橡胶产品交易,目前年交易规模已突破数十亿元,并且做到了对化工橡胶产业链近100万家企业的覆盖。
棉联是棉花行业B2B电商,目前年交易规模也突破数十亿元。中模国际则致力于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设备及物联网技术改造传统模架供应链,打造建筑模架行业物资银行。
这三个行业共同特征是,交易规模巨大,有着极高的天花板。如果持续深耕,未来会迎来收入的井喷。
另外两个事业群中平台与企业服务事业群以慧聪网为主;科技新零售事业群则以中关村在线为依托。
值得一提的是科技新零售事业群,主要是以中关村在线为依托,以SaaS等互联网工具联结中小零售商。有望继智慧产业事业群之后成为公司新的增长极。
通过这三个事业群,慧聪集团实质上扮演了信息服务、数据服务、交易服务的提供者角色。
慧聪的“三级火箭”模式
慧聪集团的发展模式,可以用公司自己提出的“三级火箭”来解释。
在今年8月召开的“2019中国产业互联网峰会(大亚湾)”上,慧聪集团董事会主席刘军提出了公司在产业互联网布局中的“三级火箭”列阵。
其中,一级火箭是指支持六条垂直跑道(中关村在线、中模国际、兆信股份、棉联、买化塑和拿货商城),慧聪集团充分赋能垂直跑道,设立机制支持独立发展,用"投资+孵化"助力垂直跑道起飞;二级火箭是慧聪网,慧聪集团的最终腾飞靠慧聪网,慧聪网对行业积累了深厚经验,随着来自小米、百度的高管不断加入,更加深了慧聪对互联网领域的认识,携手中小企业共同发展,慧聪网将打造中小企业的SaaS应用场景;三级火箭是金融科技,凭借多年服务B端客户经验,慧聪认识到先有交易场景,而后才有数据沉淀,基于大数据开展金融科技,赋能小B,还原中小企业画像,发展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
慧聪这几年在产业互联网方面的布局主要是围绕一级火箭展开的。2015年慧聪在集团内部孵化出了买化塑,2018年先后出资控股棉联和中模国际,用投资的方式占领了这两大赛道。2017年与2018年业绩的爆发,证明"投资+孵化"的布局收到了成效。
第二级火箭是慧聪网。事实上慧聪集团一直对慧聪网寄予厚望。2019年慧聪网会员数和现金流均实现了较快增长,40%的会员集中于珠三角地区。根据2018年统计数据,广东省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数量就突破了1000万户,民营经济增加值达5.26万亿元。工业企业规模以上新增8439家,规模以上企业超5万家。慧聪的目标就是用SaaS联结这些中小企业,为其赋能。
第三级火箭落脚点是数据,国信证券研报将其称为B2B2.0,不仅切入信息流,还切入物流和资金流。信息流撮合供给与需求,物流处理运输,资金流则为企业提供包括融资、垫资、保理等资金需求。这样一来,数据就有了全新的价值。目前公司数据业务占比还比较小,未来能否成为成长速度最快的板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