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指出,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包括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

为了落实近日印发的“双减”意见通知,国家教育部进一步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重点内容如下:

1、在开展校外培训时,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物理、化学、生物按照学科类进行管理。对涉及以上学科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进行的校外培训,均列入学科类进行管理。

2、在开展校外培训时,体育(或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学科,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按照非学科类进行管理。

源文件:

与此同时,李克强总理在27日的全国优化生育政策电视电话会议中做出重要批示,强调切实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加快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相关经济社会政策与生育政策配套衔接,减轻群众生育、养育、教育负担。从义务教育到优生优育,全面减轻民众负担,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可见“减负”已上升到重大国策的层面。

“双减政策”主要规范了以下几点:

一、双减政策下所保护的年龄段的学生、受双减政策规范的培训业务涉及的学科适龄阶段包括:

1.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即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

2. 普通高中学生;

3. 3至6岁学龄前儿童。

二、 根据双减政策规定,所整治和规范的业务和行为包括:

1. 规范学生作业,包括作业难度、作业时间、作业质量。

2. 规范放学时间,彻底解决“3点半放学”问题。

3. 规范老师行为;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反馈、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依法依规严肃查处教师校外是否有偿补课行为等。

4. 规范校外培训行为;不得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培训、不再审批新的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和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等。

5. 规范学科类培训机构;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严肃查处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未经审批多地开展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对已备案的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面排查,并按标准重新办理审批手续。未通过审批的,取消原有备案登记和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已违规的要进行清理整治。

6. 规范地方监管,严禁下达升学指标或片面以升学率评价学校和教师。

7. 规范审批行为;严格市场准入,对原备案的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改为审批制;对已备案的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面排查,并按标准重新办理审批手续。

8. 规范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各地要区分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类别,明确相应主管部门,分类制定标准、严格审批。

9. 规范学科类培训机构融资、资本市场运作等行为。

10. 规范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学科类培训机构,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学科类培训机构资产。

11. 禁止外资涉足学科类培训机构,已违规的要进行清理整治。、

12. 培训广告纳入“管控”,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各种夸大培训效果、误导公众教育观念、制造家长焦虑的校外培训违法违规广告行为。

“双减”正式落地

教培行业如何面对挑战?

双减政策的出台和落地,无疑是打破学科类培训行业野蛮竞争的现状,双减政策颠覆面向义务教育阶段、面向3至6岁学龄前儿童和普通高中学生的校外学科培训行业。那么对于已经经营双减政策多规范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面向3至6岁学龄前儿童和普通高中学生的校外学科培训行业学科类业务的上市公司来讲,又会面临哪些挑战,该何去何从呢?

一、严格落实双减政策,去资本化、去外资化

1. 上市公司对其已持有(直接持有或间接持有)的学科类培训资产,应转让至符合双减政策规定的运营机构名下。

2. 对于主营业务为在大陆境内开展学科类培训(双减政策所违规的大陆境内进行的学科类培训业务)的已在国内或海外上市公司,为驯兽国家规定,同时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应积极、主动将面向义务教育阶段、面向3至6岁学龄前儿童和普通高中学生的经营性学科类培训业务与公司业务剥离,积极转向符合国家法法规、政策方向的合规业务经营,避免被迫退市。

3. 学科类培训机构股权结构上,不能有外资持股,已经持股的,应按照双减政策,进行清退。

4. 拟上市或已经提交申请的学科类培训公司,应主动暂停上市进程,积极全面对公司业务进行整治符合双减政策。

二、拓展更宽赛道

在今年5月份时,在教育主管部门发布“双减”政策后,不少校外培训机构已闻风而动,纷纷转场作战。5月28日,瑞思教育宣布品牌全新升级,并推出“然点科学馆”“瑞思海芽成长空间”和“瑞思研学”三大新品牌,为教育用户提供多元综合的素质教育解决方案。好未来也在6月份推出包括英文戏剧、书法和棋道在内的素质教育产品。

本次《意见》的主要监管对象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类校外培训,并未对义务教育阶段非学科类校外培训以及高中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作出明确规定,这给义务教育之外的培训业务留下了一定空间。另外,我国普通高中生中还有部分艺术类学生和体育类学生,面向他们开设的艺术教育与学科教育,以及素质教育、职业教育、商业托育教育以及一部分的成人教育也可成为校外培训行业的拓展方向。

三、转变运营方式

我国存在校外培训热,是群体性教育焦虑的表现。从根本上治理校外培训热,就要消除家长的教育焦虑。此次出台的《意见》除了要求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外,也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提出了明确要求,如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管理,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等。

本次“双减”措施下一步落实情况关键不在培训机构本身,而在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是否能达到优质均衡,教学质量、效能是否得到有效提升。校外培训机构终究不能取代学校,优质师资也应留在学校。长远来看,只有减少焦虑才能真正减负。“双减”相关政策的出台只是走出了第一步,教育如何发展,尤其是如何平衡好学校教育和校外培训两个体系的关系,还需要全社会合力解决。

“双减”政策下

体育培训行业顺应发展,抓住机遇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的“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令人瞩目。同时,近几年“小学体能测试达标计入升学”、“中高考体育分值连连提升”、“体育100分,物理50分!”云南中考改革上热搜等消息频频刷榜,各种政策频繁出台,让体育在语数英“三人团”中成功突围。也真实反映出国家对体育教育的重视,而此次政策的实施,更是有利于体育教育的发展。

一、加强校内体育教培的能力

中小学的体育课提供的是公平教育内容,所以体育课基本上模式还是比较单一,这个差距其实比学科教育要大,校内学科教育的内容基本满足了基础教育的需要,而校内体育课无论从师资还是教材,都无法满足真正的体育教育需求,所以说体育培训是非常需要科学和体系的。

在校园内,目前可能做到的只有基础的体质、体能训练,但专项训练可能只有几个大项如足篮球的部分内容可以在校园里完成。所以,这就需要相关部门以及体育产业企业能真正的精诚合作,制定出真正适合中国中小学以及高校的体育教育模式,能真正满足校内建设专项运动队训练和比赛和需求。

二、校内和校外的分工与合作

如何厘清校内教育培训和校外教育培训的关系,是所有教育培训必须要面对的,而体育教育培训是唯一一个经过全球验证的模式。在体育教育培训上,校内需要做好基础的体能体质培训,兼具专项训练,而社会体育教培机构满足的是专项的普惠训练与升级的专业训练。然后,再回到教育体系里,或者同时在职业体系的梯队中双轨发展,最终和市场化的职业体育接轨,形成一个大的体育消费市场。

社会体育教培相关机构也可以设计更多的增值产品,充分发挥体育的教育、娱乐、健康功能。因为社会体育具有身心体验性,这是校内学科培训做不到的,体育还能为青少年带来行为塑造功能、健康生活功能和体质提升功能。

三、智力+体力的时代已来

“双减”政策的直接目的,是减小学生的学科压力,减小学科压力之后,家长才能有心、孩子才能有力,开展体育教育,体育不仅代表着强健体魄,更代表着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从小培养孩子的体育爱好,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品质:比如坚韧的毅力、建立自信和团队精神。

加夫列拉·马德里斯曾在《国民报》说道:体育、玩耍是儿童学会观察、认识、理解、说话和活动的最佳“工具”,是提升想象力、创造力的重要方法。如今,体育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转变,正和语数英站在同等位置,若素质教育是教育巨头的转型方向,那么体育崛起则是国之战略,智力+体力的时代已经到来。

教育与民生和新一代人才培养息息相关,从行业自身来讲,面对新的挑战与机遇,不断提高企业规范发展能力,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成效才是硬道理。企业应及时根据风向进行转变,不断跟随时代的发展去进步,才会迎来更多的机会与惊喜。

成都体投集团作为健康生活的时尚引领者、体育产业的专业运营者、体育产品的优质供给者,正用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到体育产业中,我们将抓住这个「机遇」,始终坚守企业发展使命,不忘初心,为加快推动中国体育强国之梦贡献国企力量。